前段时间开始学一门新手艺,有师傅带的。

虽然上个月已经出师了,但学无止境:要学地缘政治,要学宏观分析,要学货币政策,要学技术分析,要学 Pine Script... 对,我在学做交易。

一直觉得,如果要学一个新东西,除了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,最好它能重塑看待世界的视角。因为这样的好处影响更长远,即使这个东西本身可能过时了。

交易事实,而不是交易价格。—— 我师傅如是说。

比如说,一个人可能在 10 万美元卖出比特币,也可能在 10 万美元买入比特币,并不是因为 10 万美元这个价格太贵或者太便宜,而是因为市场的交易结构下,这样的买卖有更高的赚钱概率和更低的赔钱概率。

总之对这句话的理解,我认为是一种决策方式。

即作为一个人类,每次做决策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徘徊时,要避开情绪、直觉、从众这样表现出较强的「人性直觉」特征;要更多考虑真实发生的事实,剥离情绪噪音,才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应对。

交易事实可能违背个人偏好

比如说,在 Trump 大统领发币之前,有一个著名中文 KOL 发币了。即使 KOL 团队运营手法羸弱,这件事仍然自然地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。

既然已经发了,这是事实。

如果有人出于对这个 KOL 的厌恶,跟随直觉地积极去骂他,参加一场又一场的直播,这样做其实是在帮 KOL,是在给他做市。因为 meme 币的特性,其价值不仅源自市值,也来自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情绪。

于是反对者也是无意中的市场制造者,负面评论同样推动市场波动,至于波动向上还是向下一点都不重要。

再比如说,Trump 上任大统领这件事,不喜欢的人各有各的理由。但既然大多数美国人选择了他,那这就是事实。

稳定的未来既然已经是奢望,那么就考虑动荡之下怎么发现并捕捉由波动带来的机会,去帮自己或者家人过得好。

交易事实是适应变化

回顾上文「10 万美元」的例子,会发现事实暗示了变化,指变化的市场结构,正如价格暗示了不变,指不变的价格。

考虑到人总在尝试追求确定性,那么追求事实就是追求不确定性,这是与直觉相悖的。

有个说法是一旦到了某个年纪听的歌就会停止更新,来佐证随着年龄增长,跟上世界变化变得越来越困难——这不仅是生理上的适应问题,更是精神和心态上的挑战。

但这是刻板印象。确实因为年龄增长后,一些人因习惯和心理需求而更倾向于稳定、熟悉的文化内容,但更可能是因为时间、注意力资源稀缺导致的,而不是年龄。

比如说一个人,一直没有按事实决策的习惯。如果他有了比较大的生活压力,去探索一个新事物背后的事实的路径成本变得很高,那么他就迅速变得守旧、迂腐、易于被诈骗了。只不过生活压力经常伴随着年纪增大而增大罢了。

交易事实是反脆弱